——键盘弹奏教学感悟
键盘弹奏是继音乐理论课之后的一门技能实训课。新学期伊始,我迎来了一批“零基础”的姑娘。她们有的活泼爽朗,有的内向沉静……,怎样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我一边设计教案,一边反复琢磨这些问题。
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迅速让学生对琴键熟悉起来,要知道她们中的大多数可能连见都没见过,摸都没摸过琴。为了记住琴键的结构,我开始用简洁幽默的方法教学生们学画琴键。先抛出一个问题:把大象放冰箱里共分几步?顿时,孩子们纷纷抬头,来精神了。接着,我用“分宿舍”、“上下铺”、“起名字”这类学生们易懂、易理解的身边事物来形容琴键的组别和位置。经过一步步引导、一天天刻意绘制熟悉起来的琴键,学生们顺利弄明白、记清了琴键的构造和规律。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按捺着内心的喜悦,开始了对我进行“讨伐”——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摸摸大钢琴啊?面对她们一遍遍、一天天追问,我笑而不答,故意拖延,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通过努力可实现的“障(mu)碍(biao)”,让她们好奇、心痒、惦记、又翘首以待。
我和学生们共同对上学期所学的乐理基础知识进行了重点梳理和强化。诸如音名唱名、节拍节奏、基础音高知识,都反复通过训练,确认从熟悉到牢记。
终于可以去实训室见识“大钢琴”啦!坐在乌黑锃亮的电钢琴面前,我马上给学生们泼了一盆“凉水”——弹琴可难了,是人类迄今为止给自己发明的最复杂的手部运动,括弧其它动物可来不了!我听说你们以前擅长打退堂鼓,有人三分钟热度,你们行吗……,学生们一边嚷嚷着“老师你可别小瞧我们”、“放招吧”,一边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经过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和磨合,学生们对弹琴的体态、手形、键位有了“闭眼完胜一切”的信心。期间,我一次又一次回应着学生们的好奇心——这个曲子怎么弹,那个曲子怎么弄?我一边安慰她们不要急,一边解释:弹琴的基本功和你们语文阅读理解、数学基础运算、体育场外热身一样,都需要长期大量的坚持,一定要耐心练习,只有基本功扎实,弹琴才不会弹错键位、手指才有力气。
一个月后,学生们开始适应第一首儿歌《玛丽有只小羊羔》。不出所料,没有学生再在琴键上做标记,没有学生对我常用的专业词汇再一知半解。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最快的进度完成了双手弹唱。
在随堂抽检中,我发现一批心灵手巧、对弹琴有极大兴趣的学生们。“兴趣是最好的引导师”,为挖掘她们的潜力继续准备其它作品,同时注意控制作品的难度——在保护学生们兴趣的基础上,让她们有胜任感,才能继续在兴趣之路上越走越宽。
童年是生命的底色,要知道这些学生在孩童的成长经历中,或多或少带了些伤痕,才会选择中技。谁天生都不是“熊孩子”,中技的学生天性好奇、机敏,但更易气馁、逃避。我在启蒙阶段的弹唱乐曲选择中,尽量控制在两到四课时让她们拿下一首作品,保持这样的难度——让她们有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又要用心动脑琢磨才能完成。
同时,我坚持着对“自觉边缘化”学生的转化和重点辅导。记下她们的名字,经常提问、重点关注、多次检查。我把这样的学生大概分成了三种情况:自卑(不敢与人对视);脑子笨,理解掌握慢;不学不练。自卑的学生听到老师近前的声音,心都会“哆嗦”,所以她们更需要同学的温暖,——我给她们找好了一对一的小师父,小师父带小徒弟。有的“小师父”觉得占用了自己的练琴时间,不情愿,我鼓励她“你会弹,能给人家讲清楚才是最高明的,想想怎么讲清楚对你也是挑战。”理解慢的学生,我利用自习课延时给她们说教,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简明干脆、切中要害地表达,盯着她们一步步动手操作。同时,安慰她们“万事开头难,开头掌握好了,后边就好懂了。”对于不学不练的学生,更是需要老师一语击中她们的灵魂!但她们不需要老师延时下课盯着手把手,而是利用碎片时间,把她们拽到我身边“vip服务”,最后窃窃私语(保护学生自尊心)式总结,透露出老师没有打算放弃她们的信号,就会越来越顺了。
历时近两个月,学生们在全部熟练掌握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有的学生齐奏《玛丽有只小羊羔》,发圈“炫技;有的学生洋洋自得“嘿!我又会了一个曲子!”;有的学生没有表态,但偶遇时会友善地望我几眼……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有些老师像太阳,她们一出现,学生的天就晴了。”
……
大师们言犹在耳。
讲台之路奇美也好,苦旅也好,教育的魅力就在这里。也许只有处在这思考、挑战并行的讲台上,才能更懂得师生情谊的珍贵,更加感悟生命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