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错误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时,自己难以觉察,这就需要“旁观者”及时指出,帮助克服。教师就是这个清醒的“旁观者”。

现在有些教师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怕得罪学生。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出于公心,学生是会理解的,因为,剪枝只为树成材,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最深沉的爱,是一种剔除了杂质的负责任的爱,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打个比方,人的缺点就好比是多生的六指,虽然多余,但去掉它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学生往往不怪“六指”而怪医生。教师就好比是给学生切除六指的医生,要做好受指责的心理准备,不要期望学生受到批评后立刻感激涕零地说“谢谢老师”。当然,如果完全不讲方式方法,学生全力反抗,手术也不能顺利进行。

严格要求要做到六个“有”,相应地,要避免六个误区。

严而有度

从严要求的第一个误区是严而无度。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但一定要把握分寸。过分严厉对教育和教学都很不利,严重者还会造成师生对立。

比如,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以前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是你的天职,作为一个学生,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完成作业。”经过反省,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先了解原因,根据情况再做处理。这样师生之间少了误解多了理解。对于上课没有答对问题的学生,我也不再指责,而是课下了解原因或再做讲解。这样,学生们心情放松了,思维活跃了,回答问题的质量提高了,听课效果更好了。

严而有理

从严要求的第二个误区是严而无理。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刚愎自用不讲理,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越容易陷入这个误区。教育应该以理服人,但是在师生之间很容易忽视这个“理”字,教师认为“我为你好,关心你才说你”。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教师有时显得很急躁,很强硬,很不近人情。其结果是学生感到很委屈,教师也觉得很无奈,师生关系不和谐。

严而有礼

从严要求的第三个误区是严而无礼。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讲礼貌,高高在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甚至必要的尊重。

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上。学生是有思想、有自尊的人,他们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的确令人非常气愤,需要严厉地批评甚至给予处分,只要教师批评得当,学生都能够接受。但有些时候,教师忽视了这个“礼”字,口不择言,说出了带有讽刺性或侮辱性的语言,伤害了学生,使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教师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用语文明,举止得体,做到严而有礼。

“严而无礼”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交往方面。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要尊敬教师,见到教师要问好;但是面对学生的问候,个别教师只是面无表情地“哼”一声,甚至不做任何反应,弄得学生很尴尬。要求学生进教师办公室喊“报告”,学生在门外抱着一大摞作业本大声喊“报告”,几位教师端坐其中却无人应答;学生帮助教师打扫卫生,教师连一声谢谢都不说。这种种“冷静”或者说是“冷漠”的做法都是“无礼”的表现,如一盆冷水泼在学生心上。

严而有序

从严要求的第四个误区是严而无序。教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遮丑和护短,学生出现问题,教师想方设法地隐瞒遮掩。其实,学校是一个整体,老师只是学校的一员,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分析思考以确定问题是否在自己处理的权限之内。

如果学生严重违纪,教师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通过学校来解决。

严而有法

从严要求的第五个误区是严而无法,这个“法”指方法和法律两个方面。

从严要求要讲究方法。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自觉程度各不相同,要区别对待才能收到成效。

所以,严格要求表现为对教育目标一丝不苟的追求,表现为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师应该有法律观念,做到依法执教。不论我们对学生的爱多么强烈,不论学生的做法多么令人气愤,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侮辱、体罚学生,否则不仅会伤害学生,也会伤害我们自己。

严而有别

从严要求的第六个误区是严而无别。我们提倡对学生一视同仁,但不能过于绝对,因为学生的性格、经历、家庭背景都不相同,看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所以,严格要求要分对象,分层次,不能一刀切。

相关阅读